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所述,“道”与“名”虽异名,却同出。“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电商新时代,所谓的众妙之门就是用户体验。不同企业各怀“道”与“名”,但追求的都是这一点玄妙。不过,在这条追求之路上,苏宁早已抢到先机。
文 | 刘煜
编辑 | 崔登攀
当消费者开始厌倦传统的购物方式,零售的外延便开始不断扩张。
这里所谓“传统”的购物方式,不仅包括了传统的零售店面,也包括了所有人都再熟悉不过的线上渠道。当大多数消费者都接受了线上模式,曾经被视为最现代、最便捷的线上购物,却忽然开始面临种种问题。
不经意间,用户的线上生活,已经脱离单一的商品维度,开始向体验、品牌、产品推广调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视角融合的层面,去寻找最优解答。
究其本质,是在消费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步升级后,用户对相对传统的线上零售平台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体验到线下平台可以得到的一切,弥补线上购物模式的一些先天不足,“过界”的欲望空前高涨。
对此,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拥抱互联网,要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更要把握零售业的本质——商品经营和用户服务。之后要做的,就是用互联网的手段,点化零售业的“智”与“慧”。
“要建立一种能够适应这种快速迭代局面,且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张近东表示。而这种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其实早在苏宁强调“O2O战略”时,就已经明确下来了:苏宁天生就是能够满足消费者线上线下全渠道需求的一家零售企业。
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一家。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所述,“道”与“名”虽异名,却同出。“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电商新时代,所谓的众妙之门就是用户体验。不同企业各怀“道”与“名”,但追求的都是这一点玄妙。不过,在这条追求之路上,苏宁早已抢到先机。
01 | 新生态的萌芽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2018年将会成为零售行业的转向年。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的新时代,消费“悄悄”超过投资与出口。
,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比上年增长10%,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将持续稳定在60%以上,驱动经济增长。
与以往不同,此番增长空间,篦去了粗放式增长的杂质与水分,更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考验,这种考验,不仅包括时下火热的科技零售,也包括对于消费者线上线下全方位需求的满足。
根据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布的《2018“美好生活”智慧零售白皮书》中的描述,这是一场以技术驱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资本合纵连横、生鲜成突破口为特点的零售变革。可以看到,张近东在多年前提出的O2O零售战略,已经得到了全行业、全社会层面的认知。
▲|博鳌亚洲论坛上,苏宁智慧零售大放异彩
“智慧零售”或许有多种形式的名称,线上线下的融合、新技术的应用、消费场景的变革等等,这也将成为此轮行业变革的共性,不过在呈现形式上,每一种思维和企业战略,都在牵引不同的行业发展模式,每家巨头都在推导新的可能。
通过设计全新的商业模型,企业层面的探索早已开始。以苏宁为例,从2009年启动互联网转型,到2013年首次提出O2O融合,再到2017年明确了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苏宁一直在为智慧零售的转型谋局。
为此,苏宁可谓倾尽全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最终成为了其构建商品、用户、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的重要道具。
而在线上布局完善的同时,消费者对于线下零售的越发重视,对于消费体验超出预期的需求也迸发了出来。于是摆在苏宁眼前的零售世界豁然开朗,打开未来零售世界大门的钥匙,似乎就在张近东手中掌握了:
网站可以闭关半年打造出来,但数以千亿计体量的线下渠道,就像是罗马城一般,并非挥舞支票一朝一夕就可以构建而成。更何况位置绝佳的线下门店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不论是阿里还是京东,谁也抢不走。
▲|苏宁南京总部
02 | 急中生智与静能生慧
市场需求的激流,已经冲刷出行业前行的轨道。企业身处其中,自然明白顺势而为的道理。于是每家企业,都体现出足够的智。
智,急中生智。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硅谷投资人玛丽·米克尔在《2018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全新的零售模式正在快速成为中国零售业的基础设施”。行业瞬息万变,基于消费升级的东风,激荡潮头的企业总是第一时间转向。在这个急转弯,很多企业拥有的“智”都是出类拔萃的。
慧,静能生慧。既然企业家都明白一个新时代在靠近,那么谁能在冥想与揣度中,作出正确的定位与顶层设计,这就要看其所拥有的资源基础与“慧根”了。
苏宁给自己的定位,从来都不是如阿里一般天马行空,更不屑于那些停留在搞互联网化的基础层面上,而是推动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综合集成供应链、场景、支付、营销、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要素,构建完整的智慧零售图景。
多年来,围绕智慧零售,苏宁做出很多尝试。包括线上的苏宁易购平台,以及线下的“两大、一小、多专”业态产品族群,补强线上短板,升级线下门店,在行业里最早实现了线上线下同价;
同时,苏宁进军了体育、文娱等板块,并提升金融、酒店等板块的重要性,打通各大业务板块的会员体系,使零售业务的会员,同时可以享受到消费、文娱、酒店、金融等多方面的服务和权益,这也是其他零售企业很难做到的生态化布局。
供应链层面,苏宁在原有自营仓储、物流的基础上,将线上线下的下单、配送和售后服务整合起来,并通过收购天天快递完善了整个供应物流体系的“神经末梢”;
在零售场景方面,苏宁正在有意营造一个“开元状态”的消费环境,看起来更加古典,但却能够推动用户主动打破主观存在与虚拟存在的隔阂,构成一种泛化的无界。
▲|今年3月,苏宁智慧零售技术星象图首次曝光
依照这些设想,苏宁智慧零售形成了线上多平台和线下多业态的布局:线上继续保持着领先行业、领先竞对的增长趋势;线下持续深化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通过“租建并购联”的思路,计划到2020年实现互联网门店总数达到两万家的目标。
03 | 零售业的自我生长
仅有无界,消费是不会自我运转与重生的。或者某种意义上,创造无界的意义,在于让商品自己“跑起来”,如同安上智慧的大脑,使其主动寻找潜在客户。企业要做的,就是为零售生态的自我生长提供环境及养分。
可以明确的是,智慧的零售需要商品拥有自我推销能力,或者商家为产品安装推销的翅膀。
苏宁已经打破了产品在销售渠道和消费者购物偏好的局限。此时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理想的消费空间。用户可以按需了解产品,产品也能主动找到目标客户。以目前来看,通过重构线下场景,以培养用户适应消费感知与体验的能力,不断对用户进行更好购物感受的鼓励与启发,让所有人更加清晰的看到传统线上零售和传统线下零售的不足,是苏宁更进一步的关键。
这也是在与其他互联网零售巨头的竞争中提升自身“护城河”的关键一步。
2018年3月,苏宁再迈进了一步。其大部分关于智慧零售的设想,都汇聚到智慧零售新物种“苏宁极物”身上。
这家开在南京新街口的店面,用400平方米的空间,集成了网红茶令、咖啡、美学生活、原创设计师、创意空间等众多业务与场景,目的正是为了让消费者产生对新兴消费的认知,并通过更多的渠道与方式表达态度。
极物,体现的是苏宁对消费升级后用户需求的理解,因此店内强化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夙愿的能力。店内会提供专业买手团队经过研究商品、分析用户喜好,最终匹配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同时以买手产品作为核心抓手,强化粉丝运营的理念,线下方面加速吸收与超越,优化商品体验及陈列方式,推动门店快速转型。
“买手商品的经营,要凸显苏宁设计为王的采购策略。”按照张近东的理解,苏宁极物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大数据挖掘用户需求,然后融合线上分析与线下买手推荐等多种形式,给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加装翅膀,超越主观与客观的限制,让产品自己寻找客户。
▲|以苏宁极物为代表的一系列智慧零售业态产品正在全国落子布局
如今,苏宁已经形成“两大、一小、多专”共计十余个不同业态门店。按照苏宁的计划,这样的自我生长将逐渐向一、二线乃至四至六线城市全面渗透。
让更多人看到更好的选择,才能真正将零售行业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04 | 结语
目前,苏宁正在培育的业态模式,除了苏宁极物,还有苏宁易购云店、苏宁易购县镇店、苏宁红孩子母婴店、苏宁小店、苏鲜生精品超市等。
在零售新时代的战场上,苏宁似乎在使用一种近似“放养”的模式,探索时代及用户所能够接受的程度。毕竟目前,没有哪家企业可以给出未来零售消费逻辑的正确答案。大家都在探索,都在寻找。
不过“放养”是需要实力的,至少需要市场的反馈,不断补充信心。没有商业回报,没有用户接受这样全新的尝试,新的商业模式是不能找到起点的。不必从结果倒推,从市场份额变化与新模式尝试的角度来看,苏宁都已经成功了。至少是率先找到了适应当前时代零售产业变化的正确模型——不久前,苏宁实现了仅苏宁小店一个业态单日开店133家的成绩。这样的二次腾空,俨然传承了前网购时代的“苏宁速度”。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