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das全球设计董事Dr. Andy Wen(温子先博士)对话《第一财经周刊》
Aedas全球设计董事Dr. Andy Wen(温子先博士)在近期接受《第一财经周刊》的采访时谈到,在新城市化进程中,同时具有文化及生态可持续性的建筑才能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建筑。与此同时,温子先还分享了他对国内旧城改造发展现状的观点,并对比了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三地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
以下为报道原文:
在中国,千篇一律的建筑热潮正在成为过去。至少,在Aedas建筑事务所全球设计董事温子先博士接触到的案例里,越来越多的甲方希望赋予建筑“话题性”。作为一名出生在中国台湾,在美国长大,现在又在中国内地工作和教学的建筑设计师,温子先发现中国的建筑更加野心十足,“城市中心、综合体、超高层这些来自美国的理念反而在中国得到了最好的实现”。不过在他看来,想要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建筑,建筑师们还需要思考,如何与当地的历史、人文相结合,让建筑具有可持续性并能够综合再现社会与时代。
C: 你提出新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设计需要同时体现文化、环境、传统和创新,从建筑设计师的角度来说如何实施?
W: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重要的建筑都需要创意和文化内涵,要和当地历史人文发生互动。让建筑有内涵不是指从国外进口的内涵,是和当地人文发生关系的内涵。
以我们在深圳的旧改项目——吉盟国际大厦为例,我们探索如何使这座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具有文化生态可持续性,最后,这建筑的造塑取自中国传统文化图腾“竹”的蓬勃兴旺、品行高洁之意,塔楼部分体量像竹节生长一样层层升高递进,裙楼商业部分包含室外景观楼梯、公共平台和生态屋顶花园,结合了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性。
实践起来其实没有什么难度。不仅仅是在中国,有代表性、会说话的建筑肯定要跟当地的人文有关系。难处是建筑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建设,不同的甲方和政府有很多不同要求。
▲ 由Aedas设计的深圳吉盟国际大厦
C: 关于旧城改造的项目,能否谈谈其设计有什么特殊性?如何看待旧城改造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W: 国外的旧城改造和中国前期的改造很不一样。国外是一步一步,经过很长时间很多人去改,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十年。很多开发商、设计师、银行、企业参与其中,城市肌理会很丰富,而且会对建筑做选择性的拆除,有些建筑则只是做结构更新。
中国的城市改造,至少到今天为止,很多地方的改造都是手笔巨大的,包括我参与的吉盟国际大厦的改造,也是200米的超高层综合体,而这只是城市改造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改造的规划都涵盖了好几个街区。
它的问题在于,你在国外这类改造过的街区散步,可以经过很多有趣的内容和历史,比如在日本、韩国、美国的纽约和三藩市都可以看到街区有很多不同的肌理。而在中国大型城市,比如北京,可能在15分钟的路程里目睹的建筑风格都是一致的。在中国台湾,只要你有一小块地,就可以做一个开发商。但在内地,没有一定背景就做不了(开发商),这也是一做就大手笔的原因。中国内地在迅速开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也有一定遗憾。
▲ 塔楼造型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图腾“竹”
C: 你在美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都工作过,这3个地方建筑行业的市场环境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W: 美国的建筑行业其实非常保守,(建筑)文化和口味比较淡,能表达的有限。中国台湾的建筑很有品位,但有野心的建筑其实不多,因为机会不多,它可能已经过了发展的吋代。中国台湾很多非常优秀的设计师,包括从海外归来的设计师,其实没有很多机会做大型的建筑,所以转而做室内设计。建筑师做室内赋予了空间新的内容和创意,因此那里的建筑在外观上可能看不到很多特点,但是室内做得非常漂亮。
中国内地有40年的成长,而最近15年在建筑创意方面更是拥有特殊的时代条件。许多想到的东西都有机会实现,可以说是建筑行业的天堂。在美国,即便是在自己家后院加一个雨棚都可能遭到邻居的投诉,大型建筑任何规模稍大一点的创新都需要在市政厅的官网上公示。任何人都可以评论、提意见,两个月内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你的创意都无法实现。很多话语权都在大众的手里,这会使你的创意打折扣。我们在中国成功的一个原因也是,我们做的很多城市中心的地标建筑,中国的甲方会希望建筑有特色和创意,建筑设计师的参与度会更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详细了解Aedas更多最新消息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