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31日发布的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高于上月和上年同期0.5和0.7个百分点,为2017年10月以来的高点。
5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6%,高于上月0.5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PMI升至半年来的高点,随着降税降费、简政放权等改革政策的落地,微观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综合PMI产出指数继续回升,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开始提升,预示未来制造业投资有望企稳回暖。
从主要分项指数来看,供需等主要指数均有所上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撰文分析,综合来看,经济内生动力增强,质量持续提升,抗短期波动的韧性增强,整体运行态势稳健。
5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双双回升,升幅均在1个百分点左右。生产指数为54.1%,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3.8%,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
陈中涛认为,目前生产指数同新订单指数差距为0.3个百分点,保持在较为合理的状态,显示供给侧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质量持续改善。
刘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订单指数作为工业需求的领先指标,5月升至年内新高,表明市场需求稳中有升,企业采购意愿增强,未来生产指数有望进一步回暖。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支撑作用继续增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0%和54.8%,分别比上月上升1.3和1.0个百分点,且均持续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2.7%,与上月基本持平,走势平稳。
PMI调查显示,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势头活跃,其PMI相对水平较高,上升较为明显。
在新动能支撑作用增强的同时,传统行业景气回升,企业生产经营也有所改善。高耗能制造业PMI为50.5%,重回扩张区间,分别高于上月和上年同期0.6和2.4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MI升至近期高点。
进出口指数均有回升,外贸稳中向好。从出口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最近三个月均保持在50%以上,5月份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达到51.2%,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从进口来看,进口指数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达到50.9%,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
陈中涛表示,从进出口对比来看,自2016年以来,新出口订单指数同进口指数差距一直在缩小,多在1个百分点以内,有多个月份进口指数反超新出口订单指数,显示国内需求稳定增长,进口持续攀升,国际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均衡。
中资国信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后成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受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但进出口并未受到太大的干扰,叠加下游需求不弱,对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较强支撑。
分企业类型来看,5月份,大型企业PMI上升明显,升幅1.1个百分点,达到53.1%,该指数自2016年9月份以来基本稳定在52%以上,显著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中型企业PMI为51.0%,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虽然有所波动,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但仍然处在相对较好水平。
郑后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大型企业PMI出现重返上升通道迹象,5月PMI指数上行主要受大型与中型企业拉动。值得关注的是,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PMI走势重新出现背离,二者差值扩大至3.5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生产指数面临一定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本月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为40.1%,连续三个月上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同时,反映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的企业比重均持续超过四成,成本压力较大依然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PMI显示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形势良好,陈中涛认为,一方面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持续稳定向好,市场改善;另一方面得益于政策利好。近年来,围绕实体经济降本增效,政府对企业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并给出了具体时间表。
陈中涛表示,政策效果陆续显现,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厚值,不稳定因素和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呈现势头稳、动力强、结构优、质量好发展态势,为下半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郑后成预测,在宏观经济不悲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环保升级的大背景下,预计6月PMI仍大概率上行,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尤其是上游企业还将面临一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