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财经媒体头版2018年4月24日星期二
——中国证券报——
【息差走阔撩拨港元 资金离港迹象不明显】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港元走弱的原因在于息差走阔造成的套息交易,即利差主导了港元汇率,而非主导港元汇率和香港利率,因而对市场并无显著负面影响。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更加积极主动推进改革开放,深化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等改革,尽早落实已确定的重大开放举措。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爆款”兴全合宜上市首日现大幅折价】名噪一时的“爆款”基金兴全合宜,上市首日遭遇大幅折价,甚至一度触及跌停,引发市场对其折价率合理性的关注。从盘后估测的7.5%左右的折价率来看,基金分析人士倾向于认为,这属于对封闭式基金流动性缺失的合理补偿,而盘中急挫更多是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业绩变脸痼疾亟待多维施治】截至23日,两市已有245家上市公司发布2017年度业绩预报或快报的修正公告,其中向下修正业绩的公司达165家,个别公司前后披露的业绩数据偏离之大令市场瞠目。要解决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痼疾,,。
【闪电牛退场 债市进入“垃圾时间”】降准带来的利好情绪释放后,利率呈断崖式下跌的“闪电牛”昙花一现,近几日债券市场连续回调,10年期国债目前已重回3.60%关口。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债市多头情绪不改,但“苦熊久矣”的市场或对降准消息反应过度,前期利率过快下行蕴含着较大的回调风险,资金骤然收紧则推动“空军”卷土重来,债市可能进入“垃圾时间”。
【资金面料“雨过天晴”】近几日,市场资金面较紧张,为年初以来罕见。分析人士指出,短期资金紧张缘于税期扰动,本月税期过后,降准实施在即,资金面料“雨过天晴”;今年流动性在总量和结构层面均有望好于去年,但此次降准并非纯粹“放水”,不应对货币宽松期望过高。
——上海证券报——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
——证券时报——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更加积极主动推进改革开放,深化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等改革,尽早落实已确定的重大开放举措。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
【第123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第12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昨日在广州开幕。本期展会将持续至4月27日,主要展出日用消费品类、礼品类、家居装饰品类等商品。
【海南地产调控“壮士断腕”,房地产投资逻辑生变】证券时报头版刊文称,从近期出台的雄安新区规划到海南发展规划可以看出,,逐步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可以预见,今后国家再出台新的区域规划也会处理好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房地产将变成基础性的为相关产业服务的载体。
——证券日报——
【数字公民安全解码芯片亮相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4月23日,数字公民安全解码芯片亮相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该芯片由新大陆科技集团自主研发,与同期发布的数字公民安全码共成一套安全体系,以硬件的方式确保用户扫码安全,保护个人隐私。
【
【用更加健康的金融体系支持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证券日报头版刊文称,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离不开健康的金融支持。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等重点金融风险防控领域保持持续关注度,消除隐患健康发展,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凝聚各方面力量,和衷共济,推动中国经济继续走向高质量目标。
【证监会派出机构今年已开罚单80份】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4月20日,各地证监局已经作出了80份行政处罚决定,这一数量占了去年全年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从违法行为来看,信息披露违规数量仍然是最多的,至少有43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之相关。另外,还包括内幕交易、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短线交易、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
【今年已有43家企业完成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4月23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今年已有43家企业完成上市。具体看,上交所主板23家IPO,募资245.34亿元,6家公司发行中,16家公司过会待发行;深交所中小板8家IPO,募资103.77亿元,无公司发行中,5家公司过会待发行;深交所创业板12家IPO,募资89.95亿元,3家公司发行中,8家公司过会待发行。
未来一年的投资热点是什么?这些大咖投资人给出了这些答案!
“第十二届中国投资年会”4月23日在上海金茂君悦酒店举办,来自国内外上百家私募股权机构汇聚一堂,对当前行业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在“如何增加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主题论坛上,软银中国管理合伙人华平、
华平:定位创新型技术投资
华平表示,每个投资机构看到的投资热点角度都不一样,就软银中国来说,从2006年开始,投资主题就定位创新型技术,这也是公司的核心领域。
从投资热点看,TMT里面,消费互联网是一个热点,但软银中国更加关注工业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在B端的应用越来越多,所以软银中国也投了很多关于工业互联网的企业。
大健康是另一个热点。从资本分配的角度来说,软银中国整个基金可能有30%~40%的资金量投往大健康。
还有一个热点是新材料,包括电池和储能设备都是软银中国关注的热点。
张向阳:去香港上市是个好机会
张向阳指出,最近大家都关注热点,今年做二级市场都在亏钱,其实一级市场更难做。关注的热点很多人都清楚,但是热点的估值都在天上,所以问题是愿不愿意追?
如今头部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不光是在新兴产业。从张向阳最近做的案例来看,传统行业里面也是感觉到向头部集中。由于去产能化、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竞争,让很多中小企业退出了例如化工和机械制造等市场,将份额转给了大的垄断企业。在他看来,这个机会其实是很好的。
在人工智能方面,张向阳表示,最近
BAT回A股、香港上市政策的改变,也是一个机会。但张向阳表示,不是让投资人现在去找这样的公司投资,而是更多让投资的企业能够享受到这些政策红利,加快推向资本市场。
“今年是放开了几家,明后年可能会全部放开,因为国家看到这是很好的模式。去国外融资,拿到国外的外汇,然后换成人民币到国内。这套清算系统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跟沪港通、深港通的操作其实是一样的,抛了的股票和钱也不能到国外,只能回国内。这些问题的解决,其实去香港上市对国家是非常好的,所以我鼓励很多企业去香港上市。”张向阳说,在香港上市后能够有很好的发展,主要看企业第一估值能否承受,第二是能否退出。
甘剑平:未来海外有非常多中国互联网产品
如果一个月前问甘剑平什么是投资热点,他可能会说是共享单车,因为启明创投是摩拜的股东和投资人。面对近期针对摩拜和共享单车的诸多“讨论”,甘剑平澄清说,作为一个股东、一个投资人,摩拜是成功的案例,而且IRR(内部收益率)非常成功,在百分之几十以上。“作为股东我为管理团队是要点赞的,感谢他们在很短时间给予我们很好的回报。”甘剑平说。
他指出,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从业人员,可能过去在BAT或者TMT或者
“以前我们说
许小林:坚持一个方向去投资
许小林用三个华盖投过的案子来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一是两年前他在上海投资的复方汉霖,当时估值4亿多,觉得比较贵。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生物医药最近几个月大热,今年年初复方汉霖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到达15亿美元。在医疗这样一个慢增长的领域,一两年时间内也有是被增长,在过去很难看到。
在TMT领域,华盖投资了
在文化领域,华盖投了厦门的自媒体叫“十点读书”,当时估值3亿,现在某美国上市物流公司开价30亿。
这三个案例,在许小林看来,在他们投资的时候,都还没有那么热、未被市场公认。但是投完以后,可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包括资本市场的热捧等,这些公司就跑出来了。“所以我说热点通常都不是在你投的时候看得那么准,但是一直坚持一个方向去布局,可能两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个热点会出来。热点出来后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当中还有机会,只是成本会更高。”
尤劲柏:关注热点而非追逐
热点可以拆成两个:一是关注热点,一是追逐热点。投资机构要关注热点,而不是追逐热点。等它很热的时候追逐,那个时候给你的空间就很小了。在还未热的时候,早期就能关注它、切入禁区,就是发现、培育未来的热点,这是专业投资机构要做的事情。
怎样发现未来的热点,尤劲柏认为,可能是跟投资人在行业研究的深度、产业链价值投资的深度密切相关。所以对于未来能否成为热点,最起码投的阶段不要特别关注,投过成长性就好了。“作为投资机构,一定要有前瞻性投资,在它未成为热点时能够切入进去培养它。说白了就是坚持你成长性的投资,这是我们对热点的看法。”
至于哪些领域是他看好的?尤劲柏的答案是: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都是毅达资本早就开始投资、并且获得比较好的回报的领域。
肖水龙:坚持投资创新企业
肖水龙指出,模式创新这波已经走过去了,接下来更大的是技术创新,包括生物、人工智能还有芯片行业等。
“投资赚钱是道理,但是要沉下心来,就算LP(有限合伙人)不理解,但是我们要坚守,只有这样才能赚得更多。有些投资案例可能十年才出来,但却带来了更高的回报。”肖水龙说。
他认为,在创投界的投资人企业背景比较多,对技术并不惧怕,所以对技术创新的企业,虽然不像模式创新那么快能上去,但是只要坚守就能获得回报。“继续努力,坚持投资创新企业。”
程厚博:有两个热点一定是行业关注的
“关注2018年的热点,我的理解是一个伪命题。”程厚博认为,这个话题应该改成“怎样关注未来出现的热点”。在他看来,现在公认的独角兽大概率是商业模式类的,实际上原创的技术创新类比较少。根据全球发展经历来看,现在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未来有两个热点一定是行业关注的。
第一是继续关注商业模式互联网类的机会。
第二是关注技术创新类的,不在某个行业,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是在很多行业的一个总爆发,涵盖了互联网、通讯、人工智能等,机会非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