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走势> 第一财经研究院在博鳌论坛发布《中国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

第一财经研究院在博鳌论坛发布《中国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

2022-01-29 01:09:55

第一财经研究院在博鳌论坛期间推出了《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该报告以为基准点,追踪和比较本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19个制造业分类的竞争力变化,深入分析技术、制度等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全面评估在全球版图中的实力崛起和变迁。

第一财经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伍晓鹰,第一财经研究院副院长林纯洁,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马绍之分别进行了主题阐述。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执行合伙人戴璞,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参与了圆桌讨论。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主持了本次活动。



主题阐述


圆桌讨论


第一财经研究院在博鳌论坛期间推出了《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报告以为基准点,追踪和比较本世纪以来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19个制造业分类基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力变化。这是全球第一份覆盖主要经济体和主要细分行业的劳动力成本竞争力报告,全面评估了制造业在全球版图中的实力崛起和变迁趋势。

报告将“竞争力”定义为生产单位价值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其成本越低,竞争力就越强。如果将成本区分为资本和劳动力,相对于全球资本更为透明、趋同,劳动力成本更难被度量且对竞争力的影响更加重要。报告通过测算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主要制造业行业生产每个单位实际增加值所需要支付的名义劳动成本,也就是单位劳动力成本(ULC),从而去揭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格局的变化。为了全面反映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报告还考虑了本币的实际购买力,即对实际增加值做“生产成本法购买力平价(PPP)”的调整。单位劳动力成本越低,代表一个经济体或一个产业越具竞争力。

1


报告显示,在本世纪以来引领了全球制造业版图的巨变,伴随着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快速下降,、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份额的快速上升

根据第一财经研究院的测算,制造业总产出在2005年超越了德国,随后在2008年超越日本,2010年超越美国。截至2016年,制造业实际增加值达到2000年的7倍,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从8.5%提高到了30.9%。巨大的市场份额不仅意味着规模带来的独特竞争优势,即所谓的“权重”,同时也意味着制造业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和德国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28.5%、17.0%和10.1%,下降到19.3%、11.6%和7.0%。

图1 全球制造业实际增加值结构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CIP/ChinaKLEMS 

2

报告度量了所谓“权重”

从2000年到2008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以每年平均2.7%的速度增长,其中60%来自就业增长的贡献,不仅是全球就业增长的唯一源泉,还补偿了其他经济体就业的净减少。在2000-2008年,大规模就业增长将全球制造业的劳动报酬总额推高了三分之一,但也使全球制造业平均劳动成本降低了四分之一。

到了后危机时代,全球制造业增速从危机前的年平均2.7%提高到了3.3%。的贡献大致维持在危机前的水平,动力来源从就业增长切换到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由于平均劳动成本的上升速度显著高于劳动力生产率,全球制造业劳动报酬总额及平均劳动成本因的加入分别由危机前年平均下降0.4%和1.4%,转变成危机后年平均上升2.3%和1.8%。

表1 估算“权重”2000-2016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CIP/ChinaKLEMS

第一财经研究院的研究显示,“权重”一方面使得制造商在加工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中胜出,争得全球范围内产品市场以及能源和原材料的议价权,另一方面,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相辅相成,加快了标准零部件成本下降,进而是组装和整机成本的下降。这不但鼓励了最终消费,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处于技术高端领域经济体的生产和研发成本,因而推动了技术进步。这个过程在不断地通过正反馈推动经济扩张的同时,也深化了全球制造业部门之间及主要生产国/经济体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供应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塑造了全球制造业。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一直是全球最快的。引领“速度”的是汽车制造业,在整个2000-2016年期间该部门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5%,紧随其后的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

表2 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美元)及分时期年复合增长率(%)(劳动生产率以2010年美元计算,按照2016年水平排序)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CIP/ChinaKLEMS 

在6个全球产出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部门中,劳动生产率向世界技术前沿(美国)逼近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3


报告显示,制造业竞争力相对优势下滑,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主因

以经过PPP调整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上看,从2000到2016年出现了令人关注的变化。虽然单位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排名从2000年的第8位上升到了2016年的第4位,但其绝对竞争力优势却出现了下滑,反映为单位劳动力成本值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的缩小,其中名义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是主要原因。

危机后当大多数经济体的平均劳动成本上升在大幅度放缓的时候,制造业的平均劳动成本增长速度却从危机前的11.0%攀升到了危机后的13.1%,为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印度从10.6%降到了4.7%,巴西和俄罗斯的平均劳动成本则出现了绝对意义上的下降。

和美国是我们所考察的19个经济体中两个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最稳定的经济体,而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比美国更快。2008年后,和美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速从危机前的1.5%和0.4%分别上升到了危机后的1.7%和0.5%。同期全球平均单位劳动力成本增速从危机前的1.5%下降到了-2.5%,全球制造业第三大国日本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下降,第四大制造业国家德国在危机后也进入了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下降过程。

表3 主要经济体整体制造业ULC水平及分时期年复合增长率(按照2016年ULC排序;年复合增长率%)

据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CIP/ChinaKLEMS 

4

报告显示,“高新技术”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上升,但危机前后表现逆转

第一财经研究院将机械制造业、电器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其他交通设备(除汽车)制造业这五个行业视为“高新技术”制造业的代表。

从行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竞争力的排名来看,虽然从2000年至2016年的排名整体上升,但主要的成就都来自于危机前的阶段。2000年至2008年,5个行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竞争力排名均出现了明显上升,但在2008年至2016年,除了电器制造业排名持平,其他各行业的竞争力排名都出现了下降。

表4 主要“高新技术”制造业竞争力(ULC)全球排名及变化


据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CIP/ChinaKLEMS

5

报告还给出了基于单位劳动力成本(ULC)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的竞争力排名

表5 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竞争力(ULC)排名及水平2000-2016ULC值越低,排名越高)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CIP/ChinaKLEMS

6

报告发布会上进行了有关中美的研讨,第一财经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在中美均加征25%的情形下,对美国出口的机械、电器、电子通讯、汽车、交通设备和化工等行业的竞争力将受到影响,;而美国对出口的食品饮料加工、汽车、化工、橡胶和其他交通设备行业的竞争力会受到影响

表6 制造业竞争力(ULC)变化


表7 美国制造业竞争力(ULC)变化


7


报告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第一,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因“权重”而被强化的经济增长模式的“速度优势”,正面对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

在过去的增长模式下,地方政府之间由追求治理政绩所激励的GDP竞赛,导致各个地区不遗余力地通过压低要素成本以及其他各种补贴方式招商引资,环境成本也往往未被计入。在劳动力充分供给的条件下,加上得益于信息技术时代的制造技术条件,“权重”将这个效果迅速地不断地放大,使制造业在相当短的时期内实现了超高速度增长。危机后,高投资、高杠杆、低估环境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降低效率的弊端暴露无疑,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图从供给端全面解决过往增长模式的弊端,虽然初见成效,但依旧任重道远。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环境和要素的成本被更多直至全额计入,加之劳动力供给短缺等原因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如若效率提高不足以弥补这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将会快速下滑。

第二,制造业在低端技术领域的迅速扩张,以超低成本大量加工生产标准零部件,在强化处于技术高端领域发达经济体竞争力的同时,也提高自身技术升级的成本。一个较容易忽略的事实是,因制造业参与而带来的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标准零部件成本和组装成本的下降,进而是整机成本的下降,不但鼓励了最终消费,而且大大降低了处于技术高端领域发达经济体的生产和研发成本,特别是推动了后者所引领的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进步。低成本条件下更快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提高了这些经济体在各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例如它们在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部门中的表现。

应对此高度关注,并从战略层面推出有效政策组合确保在高新技术领域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从这一点看,实现“制造2025”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抓手。需要深入分析危机前后“高新技术”制造业竞争力逆转的原因,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由于全球贸易环境的恶化和的概率上升,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可能面临冲击、挑战和重构。。如何定位政府补贴?如何定义市场竞争?全球贸易争端的上升会迫使深度思考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正在席卷而来,《制造业2025》旨在抓住这次技术浪潮实现制造业的技术升级。由于人口优势所对应的数据优势,在人工智能等领域通过需求驱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可以和美国竞争的经济体。智能生产和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全球制造业。而美国对的核心也是针对《制造业2025》。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资本、劳动、技术和制度的结合来重塑制造业,将是走向未来的关键。


机构简介

第一财经研究院/智库是第一财经旗下的非营利独立智库研究机构,其宗旨为“致力改善经济政策”。智库以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独立研究和分析,提供创新的可实施政策方案和建议,以提高经济政策的质量和透明度,并推动有效而公平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作为全球和高端智见资源整合者和依托于强大媒体影响力的智库机构,第一财经研究院出品年度旗舰报告、全球与宏观/市场分析(季报、月报、周报),以及指数和排名等系列产品。



登录我们的官网 www.cbnri.org 查阅更多报告



友情链接